大V称中美瑞典谈判聚焦5大议题 能源贸易成焦点。在斯德哥尔摩谈判前夜,美国财长贝森特在CNBC镜头前表示,中国是受制裁的伊朗和俄罗斯石油的最大买家,这个问题必须放到谈判桌上。她威胁对采购俄油的国家征收100%的“二级关税”,直接针对中国。
白宫同时施压欧盟构建对华能源“包围网”,试图切断中俄之间的石油命脉。然而,当华盛顿的政客们准备行动时,得克萨斯州的页岩油商们却在破产边缘挣扎。中国海关总署六月能源数据显示,美国原油、液化天然气、煤炭三大支柱产品对华出口量已逼近零点,北达科他州的钻井平台沉寂如坟场。
贝森特提前一周公布谈判议程,将7月28日斯德哥尔摩会谈的核心议题锁定为“中国采购俄伊石油”,甚至威胁启动“二级关税”机制。这种未开先施压的姿态,反映出美方既要应对8月12日关税暂停协议到期前的市场恐慌,又急于改变中国能源贸易现状的双重焦虑。
美国页岩油产业正为此付出代价。2025年上半年,美国对华原油出口暴跌70%,在中国进口来源国排名滑落至第15位。自3月以来,再无美国油轮靠泊中国港口,曾经每年8000万桶的贸易量已成泡影。得州油田爆发大规模裁员潮,近百家页岩油企业濒临破产,切尼尔能源等巨头股价年内暴跌40%。这些原本是特朗普铁票仓的地区现在钻井平台生锈,工人被迫转行送外卖,能源资本对华盛顿的游说能力也在急速衰减。
英伟达为了保住市场份额,暗中游说政府放宽H20芯片对华销售限制,因为华为昇腾910B芯片已实现性能反超。这种逻辑连欧盟都拒绝配合:德国、法国公开声明不参与单边制裁,意大利能源企业反而暗中扩大对俄贸易。
当美方挥舞关税大棒时,中国海关总署的六月能源数据已经给出答案。中国原油进口量突破2.8亿吨,俄罗斯独占27.3%稳居第一,沙特以19.4%紧随其后,两国合计拿下近半份额。美国份额萎缩至3.7%,甚至被马来西亚超越,加拿大则趁机填补空缺,对华原油出口创下单月730万桶新高。
这场能源版图重构并非偶然。西伯利亚力量管道输气量年增20%,2025年前五个月对华供气同比激增37.5%;中沙签署2500亿美元十年原油协议,卡塔尔LNG人民币结算落地;中俄87%的能源交易跳过美元,伊朗石油通过第三方转口规避监控。一条去美国化的能源生命线已然贯通。
中方的反制措施精准如手术刀。在贝森特放话“二级关税”的同日,中国市场监管总局突然暂停对杜邦集团的反垄断调查。这家美国化工巨头20%营收依赖中国市场,尤其在光刻胶领域拥有关键技术。暂停而非终止的决定,既留出谈判余地,又握紧反击扳机。
美国“二级关税”的恫吓正在加速美元霸权的瓦解。印度日均进口俄油210万桶(占总量40%),财政部长明确警告若遭关税打击将加入中俄人民币支付系统。沙特与中国启动人民币石油期货交易,中东产油国非美元结算率突破60%,石油美元循环的齿轮正在锈蚀。
页岩油失去中国市场引发连锁地震。美国LNG出口设施开工率跌破60%,页岩油开采成本高达60美元/桶(中东仅20美元),债务危机席卷行业。沃尔玛等零售商预警,若对俄油买家征收100%关税,布伦特原油将突破100美元/桶,迫使商品全面涨价。海湾国家将千亿投资转向亚洲炼化设施,俄罗斯远东天然气项目优先保障中国需求,而美国页岩油却陷入融资寒冬。
特朗普的反复无常暴露了美方困境。7月北约峰会上他突然改口称不会阻止中国购伊油,被解读为向中伊抛诱饵;又在社交媒体喊话希望中国继续买伊朗石油,遭白宫紧急澄清。这种分裂源于冰冷数据:中国对美出口占比降至14.7%,东盟、中东成为新增长极;而美国贸易逆差创60年来第二高的9184亿美元,汽油每涨价1美元,特朗普在摇摆州支持率就跌2个百分点。
美港通证券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