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建湖县城市管理局把“资源回收站”和“分类小课堂”直接搬进了垃圾分类提质增效试点小区双湖壹品,热热闹闹地办起了“‘旧’有能量·全民回收日暨文明新生活志愿服务行动”。活动现场人头攒动,居民们带着“宝贝”来,带着知识和礼品回,欢声笑语里满是参与环保的热情。
旧物回收点:家里的“存货”找到好归宿
一大早,双湖壹品小区垃圾分类房工作人员早早到位,电子秤、收纳袋一应俱全。居民们拎着大包小包络绎不绝地赶来:压箱底的旧衣服叠得整整齐齐,捆扎好的纸板堆成了小山,洗净的塑料瓶、易拉罐在袋子里“叮咚”作响……“阿姨,您这纸板捆得真扎实!”“阿姨,旧衣服按材质分开放更环保哦!”工作人员一边麻利地称重、登记、结算,一边和居民们熟络地聊着天,现场像个小型的绿色集市。李阿姨乐呵呵地说:“阳台清爽了,这些东西还能换点别的东西用用,值当!”
展开剩余57%知识竞答区:边玩边学,分类知识记得牢
旧物回收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,与此同时,一旁的垃圾分类趣味竞答区也吸引了众多居民的目光。一张张小卡片上印着各种“刁钻”又贴近生活的分类题目。“过期药片是什么垃圾?”“碎了的陶瓷碗能回收吗?”……居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,有的自信抢答,有的凝神思索。答对了,兴高采烈地领个实用小礼品;答错了,在志愿者耐心讲解下恍然大悟。“哦!原来大骨头不是厨余垃圾啊!这下记住了!”张阿姨拿着刚赢得的环保袋,笑得合不拢嘴。轻松的游戏,让分类知识悄悄钻进了大家的脑子里。
桶边指导岗:志愿者手把手,投放更精准
小区里的垃圾分类投放点旁,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们格外醒目。他们化身耐心的“分类教练”,进行着桶边值守。“小伙子,奶茶杯要倒干净,塑料杯身扔‘可回收’,吸管和封膜是‘其他垃圾’。”“大爷,菜叶子是‘厨余’,记得破袋倒进绿桶,塑料袋扔旁边灰桶。”看到居民提着桶过来,他们便主动上前,轻声细语地指导,手把手地示范,及时纠正一些小混淆。有了他们的“火眼金睛”和暖心提醒,居民们投放垃圾心里更有谱了。
一上午的活动,居民们收获满满:家里的闲置旧物找到了“新出路”,脑中的分类知识变得更清晰,手上还多了份实用的物品。更重要的是,那份共建绿色家园的心意和行动,在邻里间的交流与互助中,传递得更深、更远。
发布于:江苏省美港通证券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